第(2/3)页 正是因为知道机群前出必然损失巨大,张云此时打算发起对沈阳、长春等地的“大轰炸”,绝对是下了很大决心。 当然了,如今八路军联合空军轰炸机数量不足,且缺少B17、B29等战略轰炸机种,张云也打算尽可能完整接收鬼子建设下的东北工业能力,自然不会发起什么战略轰炸。 他的想法,是以摧毁鬼子地标性军营、建筑等方式向东北百姓宣告八路军的到来,辅助以抛洒大量传单,让此时绝望的东北百姓知道胜利就在眼前。 这样酝酿一段时间后,后续部队就可以较为方便获得3000万愤怒百姓的民心。 大军所到之处,自然可以快速获得老百姓支持,进而获得八路军最紧缺的情报和人员补充,进一步加速部队收复东北的进程。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主意既定,张云很快就将侦察报告以及最新命令报往了总部、老家。 老家人对此倒也没有什么异议,反而很是认可支持。 事实上,老家诸人最擅长的其实是以弱胜强、险中求胜,反倒是张云长期以来的保守战法让大家颇不适应。 不过之前独立支队的辉煌战绩实在耀眼,加上如今包括独立支队在内的八路军主力更是逐步转为机械化部队,战力暴增的同时也更加依赖后勤、路网等,相关战术战法与之前完全迥异。 因此老家人目前也处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阶段,通过独立支队以及世界诸多战例观摩学习,不会轻易插手张云的指挥。 相比之下,老家人更重视张云发来侦察报告中提到的民心民意。 这份看似平常的报告,蕴含了太多的政治考量,也给八路军提供了众多机会。 国府、少帅轻易放弃东北,扔下了这三千万百姓,如今东北百姓实际上并不认可国府的大义名分,反而会更加认可收复国土、解救苦难的部队; 而如今东北土地绝大部分都在鬼子侨民和伪满洲军高层手中,对普通百姓剥削极重,同样也是八路军开展新一轮土地改革的良机。 此外,关外父老乡亲的苦难,同样也是之前撤入关内东北军将士心中永远的伤疤。 如今八路军反攻东北,对关内的东北军部队和势力来说绝对是一次“救赎”,说不得老家可以趁机“统战”这些部队和势力,获得更多的政治和军事支持。 可以说,这场反击东北之战,让老家人多了太多的政治牌可以打。 第(2/3)页